名校名卷

名校名卷

2022海南高考全真模拟(三)地理试题
模拟卷

发布:2022-05-09 09:05:07

温度:184℃

来源:2022海南高考全真模拟

一、单选题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喀斯特山地省份,人口密度是全国的1.09倍,人口合理容量超载50%以上,加剧了贵州石漠化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贵州人口合理容量大小的直接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地质条件

C.耕地数量    D.地形地势

2.人口合理容量超载加剧贵州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陡坡毁林开荒    B.草场超载放牧

C.生态环保意识差    D.水资源利用不当

3.为应对人口合理容量超载问题,贵州应该(     )

A.实行人口全面外迁    B.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C.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答案:1.C    2.A    3.B

解析:

题目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条件、地形地势等对其人口合理容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与贵州省人口合理容量大小直接相关的是贵州省的耕地数量,耕地数量决定了当地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所以耕地数量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C正确,排除BD。贵州省的人口容量大小影响了该省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并非影响因素,A错误。故选C。

题目2.贵州人口合理容量超载,导致当地对耕地的需求增多,从而导致在陡坡毁林开荒,加剧了植被破坏,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A正确。贵州省地处我国南方地区,降水相对丰富,农业主要为耕作业,而非放牧业,同时,水资源相对丰富,并非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石漠化问题突出,BD错。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不是加剧该地区石漠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排除C。故选A。

题目3.为应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超载问题,贵州省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粮食单产,同时,优化耕作方式,提高区域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B正确。人口全面外迁并不现实,A错。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加剧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C错。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提高了城市化率,但整个贵州省人口合理容量超载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D错。故选B。


【点睛】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某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英属设得兰群岛(下图)位于北海,在发现石油以前,居民多从事鲱鱼捕捞和捕鲸业,生活贫乏且艰苦。20世纪70年代,设得兰群岛周围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目前,英国政府为寻找化石燃料替代能源,计划在设得兰群岛上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设得兰群岛建设风电场的优越条件是(     )

A.阴雨天气多,空气潮湿

B.游客多,利于风电旅游发展

C.迎风海岛,风力强劲稳定

D.方便输向本土,经济效益大

5.设得兰群岛风电场建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改善北海鸟类栖息环境

B.改善英国、丹麦等国空气质量

C.加剧设得兰群岛荒漠化

D.遏制设得兰群岛石化工业发展

答案:4.C    5.B

解析:

题目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设得兰群岛地处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属于迎风海岛,风力强劲且稳定,适合风电场的建设,C正确。阴雨天气多,风电场建设条件差,不利于风电场的修建,A错误。该地建设风电厂并非为了发展旅游业,B错误。该群岛距离英国本土相对较远,不便于电力的输送,D错误。故选C。

题目5.风能属于清洁能源,该地通过建设风电场,有利于调整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而改善英国,丹麦等国的空气质量,B正确。风电厂的建设和运营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和干扰,北海鸟类栖息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A错。设得兰群岛受盛行西风影响强,区域气候湿润,荒漠化问题并不严重,C错。当地开发风电对石化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一定会遏制当地的石化工业发展,可能会促进当地减少原料的开采,推动当地石化工业向高端环节转型升级,D错。故选B。

点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②市场需求量或与市场的距离;③资金与技术水平。新能源开发一般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④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广,需要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核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当地常规能源缺乏以及技术水平、资金等;⑤其他条件:如基础设施(如电网线路建设等)、交通便捷度(利于设备运入等)、生态环境等。

驰道(栈道、直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秦国统一全国后,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其中西方道多以红色砂土为原材料,夯打成路;而东方道则用条石铺路。下图为秦国驰道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西方道和东方道筑路选材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技术    D.运量

7.与其他驰道相比,北向秦直道弯曲较少,站点设置较少,且以直达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生态    C.军事    D.历史

8.秦国驰道修建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②促进沿线商业网点的形成

③导致咸阳大量人口外迁

④缓解咸阳交通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6.B    7.C    8.A

解析:

题目6.由图片材料可知,西方道从咸阳往西至西北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多以红色砂土为原材料,夯打成路;而东方道从咸阳往东是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为了降水不使路面变软,需用条石铺路。故选B。

题目7.直道从都城咸阳附近起往北直达塞外,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阻击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南下。故选C。

题目8.秦驰道可以从咸阳直达边疆,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向全国各地的陆路交通网,在当时起着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统一帝国的积极作用,因此①②正确;咸阳是当时都城,人口迁入大于迁出数量,③错误;驰道对咸阳城市内部的交通压力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A。

点睛:秦朝的驰道、直道构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交通干线。

随着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大,人类不断大规模地蓄水、引水,极大地改变了水的自然运动状况,这种水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运动过程即为社会水循环。下图为某地自然和社会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人类大规模地蓄水、引水,干预的自然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    C.供水    D.降水

10.若该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强降水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蒸腾增强    B.地下水增多    C.江河横溢    D.云量增加

答案:9.A    10.C

解析:

题目9.人类大规模的蓄水、引水直接影响和干预的最主要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而不是蒸发和降水环节,A正确,排除BD。供水不属于自然水循环环节,C错。故选A。

题目10.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则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从而导致江河横溢,C正确,B错误。植被破坏,蒸腾减少,云量减少,AD错。故选C。

中国红树林看海南,海南红树林看东寨港(位于海口市东北部)。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红树植物种类最多,连片面积最大,发育最好。但受持续不断的人为破坏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影响,红树林曾一度大面积减少,但东寨港具备重塑红树林的优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红树林对东寨港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节河流的水质    B.维持生物多样性

C.固岸护堤防灾害    D.防治海洋污染

12.东寨港红树林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有(     )

①围塘养殖    ②围海造田

③过度放牧    ④污水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相对于海南其他地区,东寨港重塑红树林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红树植物种类多,连片面积大

B.海岸线曲折,水热条件充足

C.台风灾害频繁,防海浪侵蚀强

D.淡水资源充足,滩涂广布

答案:11.C    12.B    13.A

解析:

题目11.红树林作为滨海潮间带的重要生物组成,能够有效削弱海浪,减轻海浪对岸线的侵蚀,起到固岸护堤防灾害的重要作用,C正确。该红树林位于沿海滩涂,对河流水质的调节作用有限,A错。红树林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可以净化海洋水质,减轻海洋污染,但均不是对东寨港最直接的作用(题目更突出强调红树林对东寨港这个地方的作用),排除BD。故选C。

题目12.该地位于我国海南省,且红树林位于沿海滩涂,红树林的破坏与过度放牧无关,③错。由于围塘养殖、围海造田以及人类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的生长有直接的破坏作用,①②④正确,故选B。

题目13.根据材料可知,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森林,其红树林植物种类多,面积大,发育条件好,由于其红树林植物种类多,生态系统更为稳定,红树林的重塑更具有突出优势,A正确。该地位于海口市东北部,在海南省内所处纬度相对偏高,水热条件并无海南省南部地区优越,B错。台风灾害频繁对红树林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不是该地重塑红树林的优势条件,C错。红树林生长在滨海潮间带地区的滩涂,耐盐碱性强,该地重塑红树林突出优势并非该地的淡水资源充足,D错。故选A。

点睛: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提供生物栖息地、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被称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

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我国土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示意我国五色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黑色土相比,白色土(     )

A.土壤含水分较高    B.土壤肥力较低       

C.土壤沙粒比重小    D.土壤表层盐分低

15.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     )

A.引淡淋盐    B.增施绿肥

C.引水灌溉    D.平整土地

答案:14.B    15.B

解析:

题目14.读图并所学知识可知,白色土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新疆等高山现代冰缘地区,是一种发育于高山冰缘寒带的原始土壤寒漠土,它是高山特有的冰碛地衣和流石滩植被下发育的土壤;高山寒漠土所在地区气候寒冷、风大、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土层浅薄,发生层分层不明显,土体以寒冻风化的石砾为主;所以与与黑色土相比,白色土土壤含水分较低,土壤肥力较低,土壤以石砾为主,颗粒大,B正确,AC错误。寒漠土富含碳酸钙,且剖面自上而下增强,有向下淋淀的趋向;寒漠土尚有易积累特征,但全盐量变化大,以表土层和亚表层最高,D错误。故选B。

题目15.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色土壤分布地区气候湿热、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因此,应增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B正确;红色土壤土地盐碱化并不严重,不必引淡淋盐,A错误;引水灌溉目的在于改善灌溉条件,平整土地目的在于改善地势坡度,均不属于改良红色土壤的措施,CD错误。故选B。

点睛:红壤的改良: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用熟石灰中和等。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北省工业小镇数量较多,以规模较小的工业企业为主,依托农业发展的食品加工类特色农产品小镇占主体地位。位于黄石市西部的铁山区(下图)属于武汉城市圈,在黄石和武汉1小时交通圈的距离以内。铁山区工业小镇分为三个区块建设,共同构成较为完整的生产、生活、服务及智能创新链条。铁山区工业小镇以启动阶段的一个工模具企业为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一系列工模具企业的发展。


(1)分析铁山区工业小镇选址的优势条件。

(2)说明铁山区工业小镇采取三个区块建设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3)请为铁山区工业小镇产业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问题1:位于对接武汉光谷的道路沿线,便于接受光谷产业转移:位于铁一还产业协作区,便于产业交流协作:靠近武汉,技术、人才优势明显;靠近经济发达区,市场需求量大;处于黄石和武汉1小时交通圈内,附近有公路和机场,交通便利。

问题2:优点:各功能区功能明确,避免相互干扰:增加绿地面积,注重环境保护:预留发展空间,便于后期扩大规模。缺点:区块之间被分割,相互联系不便;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易造成浪费。

问题3:依据重点发展方向,承接附近优势产业转移;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引进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以特色工业为基础,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如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等,促进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区域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作答即可。

题目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铁山区属于武汉都市圈,在黄石和武汉一小时交通圈的距离以内,所以靠近武汉,其技术、人才优势明显。同时,靠近武汉,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位于黄石和武汉一小时交通圈内,公路、机场等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小镇的发展。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铁山区工业小镇位于对接武汉光谷的交通沿线附近,便于接受武汉光谷产业转移。铁山区位于铁-还产业协作区范围内,产业协作条件好,有利于工业小镇的发展。

题目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铁山区工业小镇分为三个区块建设,共同构成完整的生产、生活、服务以及智能创新链条,三个区块分工不同,功能定位明确,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减少同质竞争和恶性竞争。三个区块之间留有绿地,增加了绿地面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预留了发展空间,便于后期相应板块规模的扩大。但是三个区块之间被分割,造成了区块与区块之间的联系相对不便,同时,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题目3:铁山区工业小镇产业升级,一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二是要发挥其传统工业小镇的工业基础。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铁山区靠近武汉光谷,地理位置优越,可根据其重点发展方向,承接来自武汉光谷的优势产业转移,当地同时还应该加强技术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引进高端人才,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推动当地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其次,铁山区工业小镇以启动阶段的一个工模具企业为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了一系列工模具企业的发展,当地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特色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最终推动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区域的产业升级。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端、九龙溪上游,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具。清流县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5%,且呈集中连片分布,人工马尾松林、茶园等纯林、中幼林等林下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中该区域85%的林地分布在平缓坡、缓坡上。近几年,清流具积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整修梯田、种植低矮绿化植物等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下图示意清流县地理位置。

推测清流县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简述该县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答案:

原因:山区面积广,坡地多;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且集中,暴雨频繁,降水强度大;山区红壤瘠薄,坡地开垦、过度樵采等,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弱。

危害:坡面土壤表层不断被剥蚀流失,土层日益变薄;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床、水库淤塞,破坏水利设施;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使得气候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加重区域贫困化。

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端,为山区小县,区域以山地为主,坡地多,坡度较大。同时,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雨量充沛,暴雨频繁,降水强度大,侵蚀能力强。人为原因方面,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水土流失集中连片分布,人工马尾松林、茶园等纯林、中幼林等林下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由于坡地开垦、过度樵采等导致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植被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既有对当地的危害,也有对其他区域的危害。对于当地而言,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坡面上表层土壤不断被侵蚀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植被覆盖率进一步下降,从而对气候调节能力减弱,自然灾害频繁,加重了区域的贫困。对于其他区域而言,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高,河床淤积,水库淤塞,破坏水利设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之一,以农业为主,耕地总面积少且复种指数低,其中棉花种植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图为塔吉克斯坦地理位置图。

分析塔吉克斯坦水资源多来自帕米尔高原的原因及大面积种植棉花对该国资源安全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原因:帕米尔高原位于该国的东部,海拔高且位于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水资源丰富;位于塔吉克斯坦主要大河的上游,径流量较大。

不利影响:农业结构单一,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小,粮食等农产品对外依赖度高,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棉花需水量大,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草地破坏、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土地资源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土地资源与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结合图中纬度信息以及等高线信息可知,帕米尔高原位于该国的东部,海拔高,区域地处中纬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一定水汽,遇到山地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同时,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存在冰川分布,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结合图中河流信息可知,主要大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受高山冰雪融水和部分山地降水的补给,径流量相对较大,塔吉克斯坦主要位于这些大河的上游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塔吉克斯坦耕地总面积小,且复种指数低,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会压缩该国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使得其该国其他农作物的产量较小,尤其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小,从而增加了该国粮食的对外依赖度,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整体而言,水资源并不十分丰富,而棉花的耗水量较大,大面积种植棉花可能导致该国的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安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整体偏少,大面积种植棉花会开垦新的耕地,导致草地资源破坏,种植过程中不合理灌溉也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沙化等问题,从而引发土地资源安全问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战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国家划分了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中三江源草原草句湿地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地区最重要的一个。

(1)近年来三江源河流流量有所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我国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及保护措施。

答案

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川后退,河流补给量减少;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导致草原草甸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问题2:主体功能:提供生态产品(或涵养水源)。保护措施:封育草原,恢复湿地植被;减少载畜量,防治草场退化: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管理,保护并修复湿地:实施生态移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湿地的干涸与修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1:三江源地区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温升高,高山冰川总储量减少,冰川对河流补给的总量减少,导致河流流量减少甚至干涸。人为原因方面,三江源地区人类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区域植被尤其是高山草原草甸植被破坏,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问题2:三江源地区的草原草甸等湿地植被能够提供生态产品,作为河流源头地区,可以有效涵养水源。其保护措施方面,首先,应该封育草原,恢复湿地植被,加强对区域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其次,应尽量减少区域的人类活动,合理放牧,减少载畜量,防止草场退化。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区,可以实施生态移民,最大程度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